感受滕启刚带给我们的使命感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元宝法院 贾莹
在滕启刚前辈的生命里,我看见了人生力量,他让人催生信仰,呼唤使命。
2021年6月4日,滕启刚因病逝世。人们感伤、惋惜、遗憾。滕启刚生命的最后一周,开了7次庭,接待了4件案子的当事人,参加了两次审委会和一次业务研讨会。数据的背后,他度过了多少伏案疾书的夜晚,又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我与滕启刚前辈素昧平生,直到他离开后,我才努力着去接触去靠近这个生命个体,在支部组织生活会上、在报道里、在同事们的口耳相传里,聆听他的故事。也许太晚,但庆幸终没错过。
滕启刚一生坚守公平正义,办案作风硬朗,总是与证据较劲儿,与真相较真儿。如今在他办公桌上还摆放着那个8倍放大镜,他把专注留在了审判之中,同时也把法律人的使命感留在了同事们的心中,留在了听故事的我们心中。
在滕启刚的工作电脑里,至今仍存放着47万余字的工作总结和办案心得。经过刻苦钻研,他编写的《行政诉讼100问》《民事诉讼法500问答》,已经成为年轻法官的工具书。并非法律科班出身的滕启刚,已经成为同事们眼中"行走的法律词典"。我在滕启刚前辈的生命里读到了法律人的使命感是一份专注,是对审判工作的专注。
千山有多少山,滕启刚没数过,但他的布鞋走过多少崎岖山路,千山人民法庭辖区内的村民们都记得。"老百姓打官司,有时打的就是一口气,如果我们耐心多做一点顺气的工作,也许矛盾就会化解。"滕启刚如是说道。他还总结出一套"滕氏调解法",滕启刚审理过的民事案件,近七成调解结案。他用最朴素的情感让每一个案件当事人感受法律权威的同时还获得一份法律的温暖。我在滕启刚前辈的生命里读到了法律人的使命感是一种奉献,是对人民的奉献。
放下法槌,他是平凡朴实、耐心和善的丈夫和父亲;穿上法袍,他则是公正严明、刚正不阿的法官。当上法官那天,滕启刚就跟妻子约法三章:不准收取任何人钱物、不准接受任何人请托、不准过问任何案子。曾有亲戚因为某案件找到滕启刚妻子,让她帮忙说情,被滕启刚严词拒绝。后来,亲戚被判了刑。滕启刚告诉妻子,做坚持原则的事情,心里没愧。都说他是一个"三不"法官,或许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里,这似乎是一个不近人情,甚至与社会上格格不入的人,但是正是因为他面对至亲至友的"人情",能够坚守他对法律、对法官职业的初心和信仰。我在滕启刚前辈的生命里读到了法律人的使命感是一种信仰,是对公正的信仰。
人们会在信仰的灰烬里重生,如果我们终将陨落,如果司法审判事业终将与我们相伴一生,那在这短暂的一生之中,我们应该像滕启刚前辈那样活出法律人的使命感,将这份使命感活成信仰,活成别人眼里的光。
我相信,那张离我们而去的可亲可敬的脸庞,终将在天堂成为被人们想念的明亮的星星。让我们这些小小的法律人,心中从此有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