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专章做出重大部署,提出“严格公正司法”等相关要求。“严格公正司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丹东中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最高法院有关人才工作、青年工作要求,着力培养“学术高、造诣深、有影响的审判业务领军人才”,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保障,为干警抒发自我提供平台。
从即日起,“丹东法院”微信公众号开设“鸭绿江畔法院人”专栏,在这里您将看到更加多面的他们,敬请关注。
本期讲述人丹东中院审监庭庭长 卢春雯
我来到丹东中院工作已34年,当法官业已27年。从书记员做起,历任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回首往昔,弹指一挥间。多年来的法官历程,多少次成功的喜悦,多少回受挫的沮丧。忆往事,苦辣酸甜,思绪万千。再回首,难以忘怀,感悟良多。
1988年我大学毕业被丹东中院招录,带着想成为一名法官的想法走进了神圣的法院办公大楼,恰逢改革开放初期,法律工作是新兴热门职业,我被分配到办公室担任书记员。
领导的信任、师傅的传帮带让我能迅速完成从校园到职场、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衔接。还记得接触的第一个案子是一个买卖合同纠纷,就和同事坐着绿皮火车去外地调查取证。在最初进入法院的几年里,就是这样不停地奔波在一个个案件的调查取证、走访询问中。
庭审记录、装订卷宗、归档案件、内勤工作、调查取证,不知不觉间,时光就在奋笔疾书的材料纸上,在叮叮咚咚的订卷锤上流逝着,工作虽然繁杂琐碎,但真正体会到责任和压力还是正式披上法袍的那一天。
1995年,我被正式任命为丹东中院助理审判员,手握法槌,我忽然觉得肩上沉甸甸的。那年,我29岁。
自此,我亲身参与到大大小小数百件案件的办理中,这些鲜活的案例真实,有血有肉,有冤屈,有呐喊,有愤怒,有不甘,有双方当事人心悦诚服的刹那,也有亲人的彼此仇怨,相对无言。
我深知,法官手中办的不仅是案件,更是别人的人生。写下的判决,笔下有性命关天,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怀着这样的敬畏,20余年来,我对待每一起案件都能精雕细琢。
后来,我开始担任庭长职务,本着"树匠心、育匠人"的精神,做好传帮带工作,带领全庭干警攻坚克难,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凝聚干警智慧力量,将调解贯穿案件始终,用善良之心和朴实的言行感化着每一位当事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
我与我的庭室,多次获得省法院授予的集体二等功和集体三等功,所担任书记的支部获得过"先进党组织"。我个人曾获得全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先进个人、全省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收到过案件当事人送来的多面锦旗。
我还记得当时对一个离婚案件中的未成年人帮助和指点后他的感激之情;我还记得在政治部时独自编写《丹东中院组织史》时的挑灯夜战;我还记得派驻到高坎子村扶贫时协助特困村民将蜂蜜、土鸡蛋等农副产品进行外销时的场景;我还记得到贫困小学讲课和捐书时孩子们的笑脸;我还记得丹东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的落成;我还记得"4.26"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的召开、白皮书的发布和《"衣食住行"典型案例》的编写和印制。
经历着国家、法院和个人的一系列变化和发展,自己也从一名刚走出校门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30年的感受,我自豪的是能成为人民法院中的一员;感动的是自己不忘初心的坚守;坦然的是自己一直在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不悔的是我将永远是人民法院人。这三十年是美丽的,记录着我热血的青春,从一名初出茅庐的书记员,经历民事审判的洗礼、政治部的锻炼,成长为踏实认真的助理审判员,再成长为豁达稳重的审判员;这三十年是艰苦奋斗的,祖国的强大、党组织的细心培养、同志们的无私帮扶以及我不懈的努力成就了我和我的法官人生;这三十年是值得骄傲的,作为一名法官,我从未有一刻忘记自己的使命--执司法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时刻做到司法为民。
法官工作的核心就是"公正"。公正是审判的灵魂和生命,是审判工作的全部价值所在,也是法官的最高境界。要使法官的灵魂不被污染,就要受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对得起良心。这也是我对我自己始终如一的要求。
30多年的金色年华,一万多个日夜的初心坚守,我把青春献给了挚爱的司法事业,用公正之心捍卫法律尊严。时光荏苒,日月如梭,34年的光景在历史的长河里仅仅是一朵微小的浪花,接下来的岁月,我将继续坚定守土有责、为民司法的理想信念,用手中的法槌,用心中的天平,维护司法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