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枫桥式人民法庭】法庭“搬”进村 重修兄弟情
  发布时间:2023-11-06 08:57:53 打印 字号: | |

眼下正值秋收农忙时节,人民法庭法官秉持为民情怀,带案下乡,深入村屯,到群众家门口巡回办案,方便群众诉讼,保障农业生产。

近日,宽甸县人民法院杨木川人民法庭将庭审现场“搬”进了徐氏兄弟居住村的村委会,为二人提供“上门”服务。

原告徐某乙(弟弟)和被告徐某甲(哥哥)是亲兄弟,徐某乙经常外出打工,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分配时徐某乙应分得的3亩土地被登记在徐某甲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并由徐某甲耕种。因徐某甲一直负责赡养父母,徐某乙也未向徐某甲要求收回土地。二人父母相继离世,之后徐某乙也回村生活并向徐某甲讨要属于自己的土地,而哥哥以弟弟未尽赡养父母义务为由拒绝归还,故徐某乙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考虑到原被告之间的亲兄弟关系,一纸判决可能会伤了感情,更可能让矛盾激化,加之法庭较远,兄弟二人正忙于农活,法官便来到村委会开庭,并将调解工作贯穿庭审全程。

起初,徐某乙据理力争,认为他想拿回属于自己的土地无可厚非,且土地已由哥哥耕种多年,其不应再据为己有。徐某甲则认为徐某乙未尽赡养老人义务,3亩土地远不能抵顶自己多年赡养老人的辛苦,兄弟二人情绪激动,互不相让。

法官一面安抚双方情绪,一面把握庭审节奏,并和兄弟二人唠起家常,讲述了自己姥姥几个月前摔倒卧病在床,由妈妈和她照顾的事情,并动情地说:“百善孝为先,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但照顾老人的确不容易,尤其是老人有恙难以自理时需要子女付出更多的辛苦。”徐某甲向法官讲述了母亲多病、父亲瘫痪在床,4年均是由自己和妻子无微不至地照顾的事儿,并说:“弟弟是家里的‘老小’,在外打拼不易,再难我也没有要求他回来。”情到深处,哥哥眼眶湿润了,徐某乙听到讲述父母的生活,想到为了生计未能在床前尽孝流下了眼泪,并表示他打心眼儿里感激哥哥的理解,更感激哥哥替自己尽了孝,只是现在赚钱不容易,生活压力大,所以才想要回这几亩地。法官趁热打铁说道:“父母已经不在,你们便是彼此唯一的至亲,不应再为了这点地而伤了浓浓的兄弟情。根据查明的事实,因土地承包经营权截止到2026年12月31日,之后土地将重新分配,法庭建议是不是能够各退一步。”徐某乙首先表态,官司不打了,愿意撤诉,等待土地重新分配。徐某甲的“委屈”得到倾诉,用力地拥抱着弟弟,案件圆满化解,法官背后的国徽在夕阳的映衬下熠熠生辉……宽甸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人民法庭工作重心前移,将审判工作搬到群众家门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门前院外,用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司法举措兑现司法为民承诺。



来源:宽甸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宣教处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院网人民法院报辽宁法院网丹东市人大丹东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