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院,有一群人
他们不穿法袍
他们不执法锤
却以“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
续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篇章
近年来,丹东法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切实强化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前端化解,自2022年8月,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诉前调解委员会以来,专职调解员们成功化解百余件二审立案前的民事案件,在不断的纠纷化解工作中,他们对调解工作有了更为全面的感悟,也基于不同案件形成了独特的调解方法。
王 宝
曾任市中院执行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
现任辽宁省“人民调解专家库”专家成员
2024年初,我成功化解了一起因财产保全损害责任产生的纠纷。该连环诉讼长达4年,一件耗时如此之长的案件往往意味着它背后的矛盾错综复杂,并非几个电话、几天、几个方案即可解决。调解这样的案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研,对着问题改,以问题为切入点,了解调解意向,认真分析诉求及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思路,修改调解方案。调成一件案件绝非一日之功,案件里倾注着是调解员对调解工作的热爱、对当事人的理解与耐心,需沉下心琢磨问题、反复思考需求,不断打磨方案,方能真正达成调解工作实效。
刘廷祥
曾任市中院宣传教育处处长、信访办负责人
荣获全市普法工作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的和谐关乎居民的日常生活,只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修复两户人的感情,才是“最优解”。今年2月末,在调解一起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的纠纷中,了解到双方当事人曾因相邻权纠纷等原因多次发生口角,甚至发生肢体接触冲突。在与双方当事人多次沟通后,我以“情”字为突破口。一方面,做好当事人“烦心事”的倾听者,做好心理疏导,安抚情绪,拉近彼此之间距离,建立起“调解情”;另一方面,积极邀请当事人直系亲属出面说和,通过“亲情调”与其疏导、劝解,为最后握手言和增添助力。
牟大军
曾就职于振安区卫生健康局、信访局、
珍珠街道办事处等单位
作为一名专职调解员,两年来参与了多种案由的民事纠纷调解,特别对婚姻家庭案件感悟颇深。“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夫妻虽然是没有血缘关系,却是“胜似血缘”的亲人。简单“劝和”“劝离”并不是我们调解的目标,而是通过调解的形式,帮助当事人解开当下婚姻中出现的矛盾。当事人提起离婚诉讼,多数是因长期积压委屈与不满,调解过程中会遇到当事人表达重复不清,或情绪涌上心头,导致无法沟通,此时,我要做的不是为了达成调成目的,或一味灌输我的意见,而是像朋友一样倾听当事人心中的委屈,安抚当事人情绪,同时引导他们以子女的利益为重,尽可能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让双方能够坦诚交流,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夏 鹏
复转军人,致力于从事慈善公益助学活动
先后获得丹东市优秀义工、最美志愿者等
前段时间,连续三起合同纠纷案的成功调解,让我对换位思考解决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本身合同纠纷案件并不复杂,核心是如何还钱,很多是熟人借钱或先取货后结款,再或是合伙做生意,因特殊原因导致不认账或手里没钱,在催债过程中,导致矛盾升级。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做好“稳”的工作,先把情绪降下来,尔后看看双方认账多少钱?分期付款行不行?不急于用法律的条条框框去“扣帽子”,而是从现实状况“解扣子”。心情顺了就有了和解的意向。在此基础上,制定双方都能接受的调解方案,心气和了,自然案子了了。